李希华:一段往事开拓市场 一个动作成就企业
“我为李氏自然食品代言。”镜头前文静内敛,笑容和蔼说出这句广告语的,正是李氏自然食品的董事长--李希华。当天是李氏自然食品拍摄宣传片的日子,拍摄形式选择了让李希华亲自上阵,在镜头前包一颗粽子。对于李希华来说,镜头是陌生的,但包粽子的手艺却丝毫不生疏。
粽叶从水中捞出,微微抖去水珠。用手腕的力量稍稍翻转,卷成锥状。将早已浸泡彻底的江米装进粽叶,一勺、两勺、三勺......若说如何分辨是否常包粽子,看填装江米时,神情是否笃定便可分辨一二。李希华将江米装的半满,放上一颗红枣再继续填装,眼看江米即将填装不下时,用手指压上一两下,再将粽叶紧紧裹紧、封顶,最后缠上备好的红绳。
李希华动作麻利的完成了包粽子的全部动作,粽子精巧扎实一看便知制作者用了手劲。这力道是李希华包粽子时的惯常动作,也是支持李氏追求自然、企业长青的源动力。
1990年,出生在黑龙江大山中一个工人家庭的李希华和姐姐在透笼街支起了小摊铺。通过优越的商业头脑,李希华很快靠小吃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为迎合市场改卖汤圆后,凭借对原料的高标准和不服输的劲头,“李氏汤圆”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充实自身的需要,李希华来到加拿大。在这里她遇到许多东北留学生。同是老乡,又相对年长,李希华自然就扮演起了姐姐的角色,在衣食上对他们分外照顾。“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来临之际,李希华发现孩子们开始在超市找起了粽子。可国外的超市卖的几乎都是南方粽子,这让吃惯了清甜大枣粽的东北孩子们显得有些失望。
“我来给你们包粽子!”,李希华不忍看孩子们思乡又落寞,主动承担起为大家包粽子的任务。李希华跑遍市场,买回新鲜食材,回忆儿时妈妈在家包粽子时的情景,然后有样学样的动手包起来。回想起那时的场景,李希华觉得,那时留学生们的探头探脑,不停跟着忙活的样子像极了自己小时候,他们眼神里尽是期待和兴奋。
留学生们对大枣粽的热烈反响超出了李希华的想象,其中一个留学生一口气吃掉了16个粽子。李希华能够读懂他们吃粽子时的神情,粽子出锅时,香气四溢,留学生们开始坐不住了,对于他们来说,那时久违了的家的味道。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糯米的清香和嚼头让孩子们不住点头,“对对,就是这个味道,总算吃到了!”慢慢的,他们的表情变得沉静,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在家乡时那些时光。
李希华自此明白,这是家的味道带来的魔力。无须繁复的包装与添加物,像家人般用心挑选食材,像妈妈般用力填装馅料,将每颗粽子都化作对家人的期待,这才是最令人赞不绝口的,家的味道。
此后的每年端午节,李希华都会包粽子分给更多的人吃,就连当地的外国人也喜欢上了这个口味。以此为契机,李希华回国后开始着手上市“李氏粽子”。在原料选择上,李希华花费了不少功夫,来自五常的精选大米,新疆上等的和田玉枣等每一个食材都要纯天然,“我们讲产品,不只是取决于食材、工艺,更在于你的初心,你是单纯为了赚钱,还是做让消费者放心让自己心里踏实的产品。”
除此之外,李希华在包制手法上也强调要融入情感。曾经的感触让她在包制每一个粽子的时候都会按压几下,以减少食材之间的缝隙,以至于每个煮出来的粽子都软糯香甜。
就这样,“李氏粽子”应运而生。与李氏自然食品的其他产品一样,“李氏粽子”以精良的品质,绿色、健康的生产理念为核心,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珍享家的味道”的体验,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市场上品质领先的餐桌供应商,赢得了消费者、经销商、市场对于产品品质和口感的认同。
原汁原味是李氏创立的初衷,是企业常青的生命线,也是对手无法轻易撼动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李氏粽子”不仅能让消费者吃到地道的枣粽,还有蛋黄鲜肉粽、抹茶白沙粽、蜜豆粽等各式各样的口味面向年轻受众。
李氏蛋黄鲜肉粽
李氏红豆沙粽
李氏蜜豆粽
李氏粽子系列产品
无论产品如何发展,李希华对于食物的坚持始终如一:“食品本身就是食物,而不是流通的商品,再精致豪华的包装,如果不注重健康和味道,那就失去了食品本身的意义。我希望每个人吃到李氏粽子都是感到亲切的、感到放心的。”(王琳娜 彭莉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