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头条
图片播报
区域动态
人文故事
冰雪旅游
经济贸易
商企风采
社会热点

 

坚持党建引领 稳步推进 以农村警务室建设助推平安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8-17 |来源: 中国网哈尔滨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李鑫

哈尔滨市平房公安分局平房镇派出所以党建引领,贯彻新时期“枫桥经验”为抓手,对照能力作风建设推进年的各项要求,将曙光村警务室作为示范点,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战斗堡垒、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推进警务工作不断创新,呈现出警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公安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干警能力作风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实绩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立足辖区治安实际,平房镇派出所地处城乡接合部,于1982年5月成立,管辖面积39.8平方公里,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可口可乐、百威英博及其他大中小型企业412家,下辖6个行政村,实有人口13000余人,外来从业人员5000余人,在农村派出所“一村一辅警”基础上,建设农村警务室3个,结合驻村“红袖标”志愿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将基层警务进一步前移,把“派出所”设在“家门口”,对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平房镇派出所结合辖区治安形势和矛盾纠纷特点,积极探索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以曙光村警务室为试点,发挥充分发挥驻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时掌握本村户数、人口数及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行业场所等数量,最大限度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明确驻村辅警开展矛盾调解、隐患排查、安全宣传、信息采集、服务群众等职责。

延伸排查触角,遏制矛盾萌芽状态。驻村民警与党员志愿警通过日常走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思想动态,摸排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研判,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问题根源。不久前,曙光村一位老人的儿媳因为对自家房屋分配有异议,对赡养老人产生意见。民警吴东新与村内老党员刘大哥就主动与老人及其儿媳说政策、谈亲情,经过努力,老人的儿媳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尊重老人的意愿,房屋分配按照之前定下的协议履行。

积极开展回访调查。定期梳理关于家庭纠纷、征地纠纷等特殊群体的警情,进行事后回访,及时掌握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遗留矛盾,巩固调解成果,防止出现矛盾纠纷反复甚至升级的后果。截至目前,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起,实现自驻村警务室成立以来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做强基层党员力量。曙光村警务室充分发挥党员警群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带动队伍建设,助推党建工作成效向现实战力转化。定期组织学习会,开展红色教育、岗位练兵等特色党内生活,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形成党建协作体、工作共同体,

创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提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

结合辖区实际,依托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全时警务巡逻防控,切实提高见警率和巡逻防控工作效能,积极发动“驻村辅警与网格队长、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有机融合,以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为基点,采取巡、查、堵等多种方式开展巡逻检查,并督促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构建立体防控网络,及时发现和打击现行犯罪。

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范新途径。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争取群众支持,充分发挥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筑牢辖区平安创建根基。

开展“流动警务”。围绕治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创建文明城市等组织辅警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人员密集场所,流动开展反电诈、防溺水、禁赌禁毒、共创文明城市等知识宣传,借助村居宣传栏,以案讲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市民文明意识。

架起警民联心桥。过去村民往来派出所办理各种业务,偏远村要跑十几公里,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时常跑冤枉路。自从民辅警进驻农村警务室后,驻村民辅警不仅为村民提供业务流程和法律咨询,还提供代办公安业务服务,实现便民服务到家门,让群众少跑路,今年以来,平房镇派出所驻村辅警为村民代办事项23余件,接受村民法律和业务咨询90余人次,真正架起了警民联心桥。

 

相关文章